欢迎光临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
首页  媒体报道
为昆曲艺术培养优秀传承人 ——中国艺术报
2023-12-22  来源:戏曲学院

该文章转自中国艺术报

为昆曲艺术培养优秀传承人
http://www.cflac.org.cn    2008-09-09    作者:张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9月6日的上海兰心大剧院,充满心动、激动与感动。昆曲艺术的淡雅馨香惹人心动,来自全国各大昆剧团的老中青三代丑、净行演员同台献艺让人激动,而看似短短20多日相聚背后所蕴藏的浓浓师生意和殷殷昆曲情则令人感动。2008全国昆曲丑行、净行培训班就在这样“动”人的演出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昆曲有“三小”之说,丑行便是其中之一。在昆曲行当中,丑行有着与生旦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全国昆曲界丑行人才的培养相对生旦却十分薄弱,而和丑行同样紧迫的还有昆曲净行人才的培养。昆曲的净行不光要有一条好嗓子,还要唱做俱备,舞打兼能,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08全国昆曲丑行、净行培训班依据《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由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办公室主办,昆曲表演人才培训中心承办,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全国性丑行、净行演员的集中培训,培养和提高昆曲院团在职青年演员的综合素质和表演水准。此次培训已是继2005全国昆曲旦角演员培训班、2006全国昆曲小生演员培训班、2007全国昆曲老生、武生培训班之后举办的第四届昆曲演员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4位丑行表演艺术家与两位净行表演艺术家授课,他们是:上海昆剧团的刘异龙、方洋、张铭荣,浙江省昆剧院的王世瑶,江苏省昆剧院的张寄蝶以及湖南省昆剧团的雷子文,这些昆曲界丑行、净行的顶尖名师,教授的也都是各自的拿手好戏:刘异龙的《借茶》、王世瑶的《狗洞》、张继蝶的《游街》,既是丑角的传统看家戏,又是舞台上比较少见的剧目;张铭荣的《问探》是武丑的经典剧目,《嫁妹》是方洋最为拿手的剧目,而雷子文则带来了以腿功见长的《山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训班还请来著名昆曲旦角表演艺术家梁谷音配合教学,以确保剧目的完整传承。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徐幸捷说:“按计划今年原本只举办净行培训,明年再办丑行,但是考虑到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毕竟年事已高,时不待人啊……”好一个令人心酸却又动容的“年事已高”!这些如雷贯耳的昆曲艺术家,当年都曾得“传字辈”老师的真传,他们做学生时,“传字辈”的老师们都还值壮年,但是今天当他们传授自己的代表剧目时却都已是花甲或古稀之年。他们越是如此,越是感到传承的责任之重,几位老师尽管体力不如年轻人,但精神却有过之无不及。培训班早上8点半开课,刘异龙每天7点多就赶到学校为学员们加“早餐”,每个学员的教材上都有他亲自标注的发音,排练时不仅身体力行指导,还自吹笛子伴奏,一堂课下来,常常是人累了,头也昏沉沉地。方洋平时在上海昆剧团和上海戏校都兼职指导学生,此次培训虽值暑假,他却一日未曾休息,由于《嫁妹》是高难度武戏,为了更准确地传授表演精髓,他还找来自己平时的学生与他一起为学员们示范。尽管十分气力已经付出十二分,王世瑶仍旧遗憾地说:“现在腰腿老了,示范不了的动作只能靠讲解,真怕孩子们不明白,如果现在我还是四五十岁该多好!”张继蝶则表示,国家与政府的支持,使他们今天还能为昆曲后备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面临艰难的转型,但毕竟赶上了好的时代,这是昆曲的福气。

   无论是奉献的行为,还是感叹的话语,无不透出艺术家们对昆曲沉甸甸的爱。然而,深爱昆曲的又何止老一辈的艺术家,此次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昆剧院团以及中国昆曲博物馆50多名学员前来学习,其中7名演员具有副高以上专业职称。虽然培训班重点是为各院团深造演员,但此次参加培训的年龄最小的却是只有13岁的戏校学生,上海戏曲学校昆五班学员及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学生大都利用暑假赶来旁听培训。学员覆盖面之广,人数之多,可谓少见。时值奥运期间,院团演出任务繁重,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鸿良宁可数次往返南京上海之间,也不愿放弃培训的机会。此次培训,不仅学员们非常珍惜,院团也都极为配合,派出了配演演员及鼓、笛等学员,真正做到“把剧目带回家”。

   学习期间,培训班不仅采用哑排、响排、彩排、公演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汇报,还请几位授课的艺术家就丑行、净行的表演艺术特点进行了专门的讲座,帮助学员们从理论上加深对本行当表演的认识与理解。作为承办校方,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自第一期培训班起,就以包括文字、音像在内的多种手段对授课情况进行了追踪记录,据徐院长介绍,2006全国昆曲小生演员培训班举办时,学院还曾专门派出青年教师为岳美缇老师制作身段谱,详细记录身段要领。“戏曲表演讲究口传心授,缺少文字资料的整理,我们这么做,就是希望通过多种模式抓紧对老一辈艺术家表演经验和精华的抢救、记录工作。”“4年培训下来,各个行当基本都已有过针对性的训练,所以明年再办培训班时,我们将会着重从剧目传承的角度考虑,挖掘一些舞台上比较珍贵的名家代表作,以多行当配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徐院长的口吻充满坚定,“为了昆曲的传承与发展,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尽力将这样的培训长期办下去,相信通过这种集中培训与院团日常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定能够为昆曲艺术培养出优秀的传承人。”



原文链接:http://www.cflac.org.cn/ysb/2008-09/09/content_14351270.htm


2009-2010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莲花路211号  联络邮箱:xiqu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