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朱渊)“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前昨两晚,上海戏剧学院新编京剧程派《穆桂英再挂帅》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只是此次挂帅领兵的不仅仅是戏中的“穆桂英”,还有戏外的李佩红。为传承国粹、续写经典,这场演出由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佩红领衔,学生王致贤、李若溪、杨淅、郑晶晶、李瞳胜、王百慧、梅香凝、周芷如、刘帛竺、高嘉俊、王承伟、阮登越、俞明辉等共同呈现。此外,演出还特邀京剧表演艺术家裴咏杰,京剧名家郭文华、马凤良、杨舒雯、童航等助阵。
图说:《穆桂英再挂帅》剧照 官方图(下同)
新编京剧程派《穆桂英再挂帅》作为上海戏剧学院重大创作演出项目,通过老戏新编的手法,弘扬老艺术家的创作精神与成果,加强新一代戏曲青年人的传承意识。此次师生同台演绎,在李佩红看来是现学活用的最佳方式:“京剧的教学与创新都需与时俱进,新时代的传承要守正也要创新。我们在教学上保持传统严谨的教学风范,遵循时代发展规律,但也鼓励学生深入感知生活,在传统的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考。”
院长亲自上阵、现场教学让小“穆桂英”们个个铆足了劲头。李若溪说:“穆桂英‘舍小家为大家、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始终鼓舞着我,但如何将人物演绎得生动却不是光靠自己摸索就能明白的。能跟着李老师一招一式地学习,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有了明显的进步。”早在几年前,李若溪就曾看过李佩红的《穆桂英挂帅》,让她印象深刻:“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有机会和李老师同台演出‘穆桂英’。”
都说戏曲的传承重在口传心授,近距离学艺不仅能够仔细揣摩老师的唱腔,观察其身段、模仿其表演,更重要的是继承前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一丝不苟。“戏中每一句念白、每一个动作设计,都经过反复思量、推敲和打磨。哪怕这部作品已经第三度修改,但李老师还是不放过哪怕一丁点的细节。她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示范,给我们讲解,让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更深入理解人物。她将自己塑造‘穆桂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不仅仅是舞台上的演员阵容,本次演出的乐队也多由上戏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京剧音乐等应用型本科的应届毕业生组成。李佩红表示,平日教学中通过名家带教、师生同台“传戏育人”,带动青年人才的培养,促进戏曲教育教学,是上戏戏曲学院一贯的优良传统,“我们尽可能创造实践机会,让老艺术家带动青年演员,让学生切身感受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曲艺的纯粹热爱,同时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潜心笃志的匠人精神。”
近年来上戏戏曲学院在戏曲教学中推行“双大纲、双师资、双课堂、双桥梁”的四个模式创新。《穆桂英再挂帅》的推出,既是对戏曲艺术与文化的继承,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李佩红说:“上戏戏曲学院学生是新时代戏曲的传承人和守护人。戏曲教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要始终保持守正创新的积极态度,让戏曲艺术永葆青春,让戏曲教育薪火相传。”